2023閱讀總結

36本

《CHIP WAR》,不愧是年度各大財經刊物推薦讀物。簡單直接的內容,將主導人類今日生活的晶片歷史、現在與未來鋪在讀者眼前,讓讀者去思考,為什麼這麼小的一張矽片可以主導人類發展。

《DRACULA》,今年的驚豔作品,沒想到維多利亞時代的作品,對恐怖情節和人性複雜關係,可以安排的這麼精彩。

《中國政治思想史》,當年念大一時就準備好的參考書。至到今日方讀完,確實如當年中國政治思想史老師課堂上的結論,歷朝各代思想都是對先秦思想的注解。

《鹽鐵論》《荀子》,這是計畫中閱讀中國古典作品的入場兩本書。《鹽鐵論》看漢朝經濟思想的狀況,可惜雙方都是以當政者立場立論,發展不出西方經濟學以個人選擇的自由為中心的想法。《荀子》很有意思。雖是儒家作品之一,卻處處充滿著像莊子那樣挑脫思考內容。可惜的時仍此從歸納法思考角度,先建立理想模型,然後要調整全部外在條件,使其理想社會模型得以實現。

《織田信長》也是按計劃中安排的日本戰國群雄閱讀進度進行。等2024《豐臣秀吉》閱讀完後,《上杉謙信》《德川家康》《武田信玄》《織田信長》《豐臣秀吉》這一系列就算告一段落了。

《OATHBRINGER》《BROTHERS OF THE WIND》《FIRE AND BLOOD》《THE ICE DRAGON》,今年閱讀得四本奇幻大作。作者仍是哪幾位老面孔,Brandon Sanderson、George R. R. Martin、Tad Williams等,閱讀知名作家作品好處就是品質不會差到哪去,每本看的都如少年般的熱血沸騰。希望今年開始閱讀些一些新作者作品。

張貼在 圖書 | 發表留言

宫殿記憶法應用一點心得

細數今年閱讀成績,並不是超越閱讀目標數量(原定20本,完成36本),而是用宮殿記憶法將易經六十四卦卦爻詞全數背誦下來。這裡簡單記錄下自己應用宮殿記憶法學習心得。

宮殿記憶法,據說是2600年前希臘詩人西門尼德斯(Simonides of Ceos)所創,後為羅馬人發揚光大,且歷代哲人多有所用,包括西塞羅、培根、利瑪竇、萊布尼茨、卡耐基等人。最近一次瞭解宮殿記憶法是在2014年看過的《Moonwalking With Einstein》(中譯《與愛因斯坦月球漫步》)這本書,作者(Joshua Foer)原本是為記者,在本書中描述他很懷疑這個方法,於是決定親身去檢驗這個方法的有效性,最終利用這個方法而贏得美國記憶力錦標賽冠軍,與世界記憶力錦標賽第13名。

當時看完這本書時,就覺得就是一篇觀察報導而已,也沒特殊感想。直到自己開始學習《易經》,並在今年年初決定將六十四卦全部卦辭和爻辭背誦下來後,才想到了這個方法。最初想的問題是如何將這5000多字一字不露的記下來?然後是如何方便快速的複習與回憶內容?最後是如何能長久的保留記憶的內容?

第三個問題是不能解決的。任何事物只要經過人腦記憶處理後都有可能變化或發生遺漏,依據以往經驗,有的人甚至不肯承認自己錯誤並堅稱自己是正確的。因此對此問題首先需要確立「不要相信自己記憶」的原則,一定要用閱讀原文方式進行複習。這樣可以避免或降低記憶內容的錯誤。

第二個問題比較好解決。需要將原文結構調整為適合自己的模式。我是用打破原文句讀方式來背誦,利用音韻或呼吸順暢方式背誦,例如,為便於區分"貞吉"和"征吉"二者音同義異問題,於是將「征」音發為「正」;又如屯九四,標準版本句讀為「不克訟,複即命,渝安貞,吉」,但為便於自己記憶,改成「不克訟,複即命渝,安貞吉」,原本四句變為三句,而且這樣背誦時的音韻也較為順暢流利。至於句讀不準確問題,可以在之後手寫下來時按正確句讀調整。(目前通行的易經句讀,只是百年來近人依先賢經驗和實際經驗做的斷句,從帛書周易內容可知,現行版本的卦名都不一定準確,何況斷句。而且我的目的是為了方便背誦,不是做考據,所以正確句讀問題在書寫時回歸標準版本即可。)

最後就是如何將這5000多字內容一字不漏的背誦記憶下來?這時不知怎麼腦中就冒出來宮殿記憶法這個念頭,就心想試試也好,於是決定就用這個方法來記憶這5000多字內容。經過這段時間的實際應用,對宮殿記憶法大概有以下幾點心得:

第一,背誦和記憶是兩回事。背誦需要下死功夫,不斷的重複,這樣才能將背誦內容刻在腦海中。而為便於背誦,不能一次背誦內容過多,否則只是徒然增加自己心理壓力和負擔,對背誦和記憶毫無助益。背誦就像系統解決問題方法一樣,將背誦內容切割成一小塊一小塊的來背誦,這樣不但方便背誦、複習和記憶,也不會增加自己心理負擔。記憶,則是背誦的結果,需要一個系統性方法將已經背誦下來的內容可以隨時取出複習。因此才需要宮殿記憶法。

第二,宮殿記憶法與其說是記憶法,不如說是記憶整理法。經過實際應用後,發現宮殿記憶法其實不是幫助記憶的方法,而是幫助記憶者建立一個系統性、方向性、定位性的方法,將背誦內容放在便於存取的位置,待日後需要時,可以很迅速的找出需要內容。如果不隨時對記憶內容進行複習背誦,只要曠日廢時一段期間,在需要使用時,即使知道內容的存放位置,取出後的內容仍是殘缺不全。因此宮殿記憶法真的不是記憶法而是記憶整理法。

第三,宮殿一旦建立後,無論多難看、多醜陋都必須堅持用下去,而且避免不斷的變動宮殿結構。所有應用宮殿記憶法的建議,記憶宮殿可以參照自己熟悉環境建立,例如生活環境、家裡房間、漫畫宮殿模式、居住的城市等。從這個角度講,只要是一個可以具象化的結構就好,不用被「宮殿」二字限制了。無論參照物件什麼樣貌,都必須堅持下去,讓宮殿發揮保存記憶作用。這樣有二個好處,一是同一記憶內容只會在固定位置出現,不會變來變去;另一則是宮殿會隨著使用頻率增加變得更清晰具體可用,當記憶模糊性排除時,可以更有助於記憶內容的存放取用。

以個人言,為記憶易經建立的記憶宮殿長得像這樣子

很簡單的五層樓,每層分兩段,每段分三個房間,每個房間放兩個卦,因此每層就有12個卦,第六層有4個卦。在宮殿建立使用後,不會為了對稱性而改變每層的卦數。(其實堅持這種5+1層的另一個原因,也是為了方便日後週一到週六都能複習背誦)。

應用了這個宮殿記憶法,將六十四卦卦辭和三百八十六爻爻辭一字不露的悉數背下,並存放在宮殿中固定的位置。之後需要檢驗的是能否由不定期複習,並堅持“人的記憶不可信”而以閱讀原文方式複習背誦,逐步提升準確性,而將這部國學候經典常駐腦中而不遺忘。

張貼在 雜思, 學習, 易經 | 標記 | 發表留言

乾坤天地定位,物之欲生,因此有「動」象。然天地初生,混沌不安,動未能成,故有「險」象,是以動而遇險。序卦「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,故受之以屯。」

除動而遇險,亦有水中雷動之象。水為滋養萬物所必需,震雷動其下,萬物得其以滋養,故有「生」象。生長孕育為最難之事,故為四大難卦之首,唯努力奮發,突破難關,方能脫難,故曰「元亨」,故曰「不寧」。

張貼在 學習, 易經 | 標記 | 發表留言

日本人總結中餐烹飪方法

張貼在 生活, 飲食 | 發表留言

反覆練習

張貼在 生活, 學習 | 發表留言

[觀察]重疊事件

這則話題有意思之處,在其反映出我們對訊息的掌握是片斷的、割裂的,忽視同時間其他事件的重疊。其也警剔我們對任何評價、結論、判斷、意見、決定等,存在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。

張貼在 生活, 雜思 | 發表留言

有與無

老子道德經:天下萬物生於有,有生於無。

莊子人間世:人皆知有用之用,而莫知無用之用也。

柏拉圖:抽象的理念世界和實際的現象世界。

亞里斯多德:形與質。

張貼在 筆記, 學習 | 發表留言

文明與文化

文明和文化的區別應該很簡單。表面上看,文化是一定地理範圍的價值取向,屬事實範圍的用語,而文明則是一段時間的價值取向,屬價值範圍用語。例如,「食人」、「奴隸」等屬於特定地理範圍的價值觀,可以說「食人文化」或「奴隸文化」,而不說「食人文明」或「奴隸文明」。

隨著時間演變,當人們發現「食人」或「奴隸」行為,最終會導致自己的毀滅,例如當自己或自己在乎的人成為被吃的對象時,又或者在特定情形下不願意吃人時(雖然在食人文化中存在哪些情形下或哪些人不能吃的規則);又如當自己有可能成為奴隸時。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,唯一辦法就是改變原來價值觀和行為取向,當不再是「食人文化」或「奴隸文化」時,可以說是文明發展的現象。因此說「文明」是價值用語。

但是在語言上,不管是「文明」還是「文化」,其實其內涵都是「價值」用語。因為判定文明和文化的標準或原則,都是人們的價值判斷與決定。

 

張貼在 雜思 | 發表留言

基因科技與永生

尋找永生:憧憬永生世界的圖畫

原本死亡是眾生平等的,無論貧窮或富裕,終將平等的迎接生命終止的這天。但是基因科技的發展,使得永生成為了可能,打破了這個平等。死亡可以做為窮人抗拒永生體制的工具,讓富人中比較不富的人成為窮人,但基因科技也可以用來讓窮人永生是窮人,求死亦不能。

 

張貼在 生活, 雜思 | 發表留言

《Strange Stones》兩種解讀

15818376

可以從兩個角度看《Strange Stones》。

一是前兩部作品《Oracle Bones》和《Country Driving》的補遺。但細究內容,許多文章如 Emily 經歷、長城漫遊、麗水藝術村等,都是重複前作內容,感覺像是將前作刪改掉篇幅補上,連補遺都算不上。

第二種看法,在看似毫無相關的各篇文章之間,試著找出這本書的核心主旨,串起各篇文章的共同關係。

從三部前作來看,不難找出作者在每一部作品安排的主旨。《River Town》是作者利用支教經驗抒發自己的內心追尋;《Oracle Bones》則探討在歷史變遷下,傳統與現代的衝突;《Country Driving》則在觀察小人物如何面對變動的環境。

《Strange Stones》可視為《Country Driving》續篇,還是在探討普通人如何面對與因應環境變遷壓力這一相同主題,但是視野和人物則逐漸跳出中國領域,擴張到不丹、印度、美國;作者也從前作時而旁觀時而參與的角色,逐漸淡化為旁觀者,即使是描述自己舉家搬回美國的《Go West》,也還是放在這主題下進行觀察。從這角度看,可以感到作者寫作主題的變化與成長。再過段時間或幾部作品,應該就會有超越《Oracle Bones》的作品出現了。

張貼在 圖書 | 發表留言